【摘要】 目的 通過針刺的方法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觀察對其學習和記憶的改善效果。方法 通過給大鼠灌服D-半乳糖制劑,造成大鼠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分別設立正常對照組、模型對照組、藥物對照組、普通針刺對照組、電針對照組。正常對照組、模型對照組只給予相同劑量的生理鹽水灌服,藥物對照組給予哈伯因混懸液灌服治療,普通針刺組采用針刺“百會”、“神庭”、“腎俞”、“太溪”、“足三里”的方法進行治療,電針組采用針刺“百會”、“神庭”、“腎俞”、“太溪”、“足三里”穴,并在些基礎上聯(lián)接電針進行治療。以10d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通過大鼠跳臺試驗來檢測大鼠的學習和記憶能力,并對大鼠大腦海馬CAI區(qū)的tau蛋白含量進行觀察。結果 造模后,正常對照組大鼠的記憶逃避潛伏期時間明顯少于模型對照組(P <0.05),治療結束后藥物對照組、普通針刺組、電針組的逃避潛伏時間短于模型對照組(P <0.05)。電針組的療效優(yōu)于普通針刺組和藥物對照組(P <0.05)。而治療后,海馬CAI區(qū)的 P-tau蛋白表達治療組都低于模型組,且電針組的效果要優(yōu)于藥物對照組和普通針刺組(P <0.05)。 【關鍵詞】 針刺;阿爾茨海默;記憶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中癡呆的發(fā)生率逐漸增高,其中以阿爾茨海默病(又叫老年性癡呆)最為多見。這是一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大腦)神經(jīng)細胞的脫髓鞘式退變。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記憶能力、判斷能力、學習能力以及行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給患者生活質量和家庭生活都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而目前尚未有特效藥物和治療方法問世,而中醫(yī)的針灸治療在臨床上卻收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效果。而其中的作用機理卻未被揭示,本文從神經(jīng)行為學和組織化學的層面作了觀察,期望為針刺治療該病的機理提供佐證。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器材:采用由北京眾實迪創(chuàng)科技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的Morris水迷宮,為改良型水迷宮,其跳臺可以定時出現(xiàn)。由日本株式會社生產(chǎn)的B50型天平,由美國Sigma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測試AD P-tau蛋白的原位原位雜交試劑盒,中國江蘇華佗醫(yī)療設備廠出產(chǎn)的“長城牌”電針儀。 1.1.2 主要應用試劑:誘發(fā)AD模型所用D-半乳糖由北京貝瑞和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藥物對照組所用藥物為河南竹林眾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哈伯因懸服液。 1.2 動物篩選 將所有購自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動物實驗中心的Wistar大鼠放入水迷宮中,進行適應性的游泳訓練,記錄其游泳距離,學習逃避潛伏期和學習錯誤次數(shù),訓練1周。然后將游泳能力障礙,學習記憶能力先天不足的大鼠予以淘汰,最后選取符合實驗條件的50只大鼠進入最后實驗程序。 1.3 模型制備方法 將準備造模的大鼠放入相同環(huán)境中進行適應性喂養(yǎng)1周,保持充足的光線、水分和食物。然后按每只大鼠200mg/kg體重的劑量向齊腹部注射D-半乳糖,1次/d注射,共持續(xù)6周時間。然后將所有造模大鼠編號,按隨機原則分為模型對照組10只、藥物對照組10只、普通針刺治療組10只、電針組10只。取正常大鼠10只作為正常對照組。 1.4 治療方法 治療開始后,正常對照組、模型對照組均給予每日捆綁30min,并灌服與藥物對照組灌服藥物相同量的生理鹽水;藥物對照組則每日灌服哈伯因懸服液2ml(17μg);普通針刺組則用“華佗牌”30號針灸針針刺大鼠“百會”、“神庭”、“腎俞”、“太溪”、“后三里”穴,得氣后行針2min,留針30min;電針組則在普通針刺組的基礎上加用“長城牌”電針儀,采用疏密波刺激以上穴位,時間30min!鞍贂毖ㄔ陬^頂正中線中點頭骨中央;“神庭”穴在頭頂正中線前端;“腎俞”穴在后正中線上,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一寸;“太溪”穴在后肢踝部外側后方凹陷處;“后三里”在大鼠后肢膝部外側前下方。所有大鼠治療時間為6周,治療1次/d。 1.5 測試和取材觀察方法 跳臺試驗。morris水迷宮的游泳池中有一塊橡膠平臺,離水面有1cm。將大鼠放入水池中開始記時,當大鼠通過游泳尋找到水下的平臺時記為學習逃避潛伏期。24h后再重復以上試驗,第2次所需時間為記憶逃避潛伏期。以此作為大鼠的學習和記憶能力的反應指標。分別在造模前第1周、治療前第7周、治療后第13周3個時間點進行大鼠學習逃避潛伏期、記憶逃避潛伏期的測試。水迷宮試驗結束后,將大鼠進行麻醉,接著通過腦過量灌注致其死亡。將大鼠頭骨切開取出大鼠組織,放入深度為4%的1/1000 DEPC溶液中保存,再使用多聚甲醛予以固定待檢。將固定的腦組織由額極向枕極順序平均分成五份,取出第2份腦組織放入24℃的水中用酒精進行梯度脫水處理。其順序是70%乙醇→80%乙醇→95%乙醇→100%乙醇一度→100%乙醇二度→100%乙醇三度,然后染色切片并用二甲苯使組織透明。用AD P-tau蛋白原位雜交試劑盒進行tau 蛋白過度磷酸化陽性檢測。細胞中出現(xiàn)的棕黃色顆粒者即為過度磷酸化tau蛋白表達。最后對tau蛋白陽性表達數(shù)進行統(tǒng)計。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電子計算機編輯圖像和表格。所有數(shù)據(jù)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的表示方式為平均數(shù)±標準差,用方差來分析組與組之間的均數(shù)對比,以P <0.05為衡量標準。在對陽性細胞數(shù)的觀察時每個載玻片取3個視野,計取其平均顆粒數(shù)。 2、討論 許多研究都充分地證實,人對空間結構的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更多的建立在大腦組織 中的海馬神經(jīng)元,而阿爾茨海默癥則是對該區(qū)的腦組織造成持續(xù)性的神經(jīng)細胞的退行性改變而使空間學習和記憶能力下降。學習和記憶能力作為癡呆患者智力指標的重要考查要點,具有金指標的指示地位,所以在實驗中我們把大鼠的學習、記憶逃避潛伏期作為觀察指標。以上結果清楚表明,經(jīng)過腹腔灌服D-半乳糖后,AD模型大鼠的空間學習和記憶能力已經(jīng)是明顯地退化了,說明D-半乳糖的吸收可以造成大鼠大腦細胞退行性改變,tau蛋白等負面物質的產(chǎn)生,使大腦功能退化。然而通過針刺后,大鼠在水迷宮的表現(xiàn)令人欣慰,雖然在治療的6周期間,大鼠的腦細胞仍然處于退變狀態(tài),但潛伏時間并沒有下降得很快,甚至電針組還有所提升。實驗證實,針刺治療能夠和西藥一樣起到改善腦部功能的作用。經(jīng)過治療,大鼠在學習和記憶能力都較治療前有回升。當然,由于AD不僅是功能,也有一部分器質上的改變,所以針刺只能在一定范圍內起到治療恢復的作用,而不能使AD大鼠的記憶功能完全恢復;但是實驗也顯示,針刺配合電針相對于普通針刺更有效果,說明如果對針刺手法和方式進行改進,能夠進一步擴大療效,使治療后效果無限接近于正常。從生物化學層面分析,tau蛋白過量產(chǎn)生,對腦功能是一種負面影響,而西藥組和針刺組都不同程度的達到抑制該蛋白產(chǎn)生的目的。而電針更是有效地降低了tau蛋白的表達率,一則說明了tau的確對大鼠記憶系統(tǒng)造成紊亂,另一方面也提示如果能降低tau蛋白的表達,那么就能一定程度地改善大腦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