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分散是指粉體顆粒在液相介質中分離散開并在整個液相中均勻頒的過程,根據分散方法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機械攪拌分散
主要借助外佛羅里達剪切力或撞擊力等機械能,使納米粒子在介質中充分分散,通過對分散體系施加機械力,引起體系內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變化以及伴隨的一系列化學反應來達到分散目的,但是研磨過程中因為研磨介質的存在而帶來了新雜質,同時對于超微粒的形成也有一定的限制。
二、超聲波分散
利用超聲空化產生的局部高溫、高壓或強沖擊波和微射流等,可較大幅度地弱化納米顆粒間的作用力,有效地防止納米顆粒團聚而使之充分分散。超聲波對化合物的合成、聚合物的降解、顆粒物質的分散具有重要作用。
三、利用有機溶劑脫水
用表面張力小的有機溶劑置換顆粒表面吸附的水分,以減少造成顆粒聚結的毛細管力,F常用的溶劑為醇類,目的是利用醇類洗去脫粒表面的配位水分子,并以烷氧基團取代顆粒表面的羥基團。
四、共沸蒸餾
在納米顆粒形成的濕凝膠中加入沸點高于水的醇類有機物。混合后進行共沸蒸餾,可以有效地除去多余的的水分子,消除了氫鍵作用的可能,并且取代羥基的有機長鏈分子能產生很強的空間位阻效應,使化學鍵合的可能性降低。
五、偶聯劑法
偶聯劑具有兩性結構,其分子中一部分基團可與顆粒表面的各種官能團反應,形成強有力的化學鍵合,另一部分基團可與有機高聚物發(fā)生某些化學反應或物理纏繞。經偶聯劑處理后的顆粒,既掏了顆粒本身的團聚,又增強了納米顆粒在有機介質中的可溶性,使其能較好地分散在有機基體中,增大了顆粒填充量,從而改善制品的綜合性能,特別是抗張強度、沖擊強度、柔韌性和撓曲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