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介紹及細胞污染的表現(xiàn)和應對方法
瀏覽次數(shù):3221 發(fā)布日期:2022-7-1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zhuǎn)載,否則責任自負
眾所周知,支原體污染一直是細胞培養(yǎng)的“頭號敵人”,但是支原體的存在卻十分普遍,它的“不請自來”總是讓我們措手不及。世界上有近60%的實驗室正在遭受支原體污染的困擾,今天就讓我們來好好認識這個“刺頭”吧!
1
什么支原體?
支原體結構簡單,具有高度多形性、無細胞壁、增殖緩慢、可在人工培養(yǎng)基中存活并增殖的特點。除此之外,它的“個頭”很小,只有0.1-0.3um,可通過一般的濾菌器。支原體主要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亦可以出芽方式繁殖,分枝形成絲狀后斷裂呈球桿狀顆粒。大部分支原體繁殖速度比細菌慢,適宜生長溫度為35℃,最適pH值為7.8~8.0。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時,形成典型的“荷包蛋”狀菌落。
電鏡照片

2
支原體是如何“欺負”細胞的?
我們知道一株被支原體污染的細胞是無法用來做實驗得出準確的實驗數(shù)據(jù)的--一方面是因為支原體本身也是一種原核細胞生物,相當于一種交叉污染;另一方面,細胞感染支原體后,由于支原體大量消耗培養(yǎng)基中的營養(yǎng)和細胞代謝的基礎成分,包括核酸前體、氨基酸、維生素、脂質(zhì)、膽固醇等,導致細胞增殖緩慢及各種代謝、功能紊亂甚至喪失;除此之外,支原體還會吸附在細胞表面,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更有少數(shù)類型支原體可進入細胞內(nèi),如發(fā)酵支原體、生殖支原體和肺炎支原體。
3
如何“確診”細胞支原體污染?
支原體污染之所以讓廣大科研人員頭疼,是因為它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難以被發(fā)現(xiàn),并且細胞被污染早期不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癥狀”。
一般來說,如果培養(yǎng)過程中細胞增殖突然變慢,培養(yǎng)基中黑點、碎片明顯增多,培養(yǎng)基PH變化(變黃)周期變短,那么細胞很可能已經(jīng)感染了支原體。這時候,就需要使用各種檢測手段來確認。目前常用的方法有:DNA染色法,支原體培養(yǎng)法,PCR法(包括凝膠電泳和熒光定量),化學發(fā)光法。前兩種方法結果可靠,但實驗周期長。PCR法原理是在支原體16S rRNA基因的保守區(qū)設計引物,通過檢測支原體DNA來檢測細胞中有無支原體的污染,得到的廣泛應用。
“中喬新舟“支原體檢測試劑盒(PCR凝膠電泳法)檢測結果注:
1號泳道為Maker
2號泳道為檢測細胞(結果顯示陽性)
3號泳道為陽性對照
4號泳道為陰性對照
推薦支原體檢測試劑盒貨號:ZQ505(規(guī)格:1ml/50t)
4
細胞“確診”支原體污染后怎么辦?
如果您的細胞不幸感染了支原體,最最最好的處理方式是立即丟棄該細胞,并對培養(yǎng)箱、超凈臺等設施及場所進行消毒滅菌。因為支原體的傳播非常隱秘,相關研究表明其甚至能通過氣溶膠傳播。當然,如果您的細胞非常珍貴或者不能再獲得,可以嘗試使用抑制支原體的藥物進行處理,嘗試消除支原體污染。能抑制支原體的藥物有四環(huán)素;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如羅紅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喹諾酮類藥物,如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等。
這個過程一般周期較長,因為使用藥物處理時需配合多次大比例連續(xù)傳代來提高成功率。堅持,就是勝利!
推薦中喬新舟支原體檢測試劑貨號:CSP037(規(guī)格:1m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