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tài)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姜道華團隊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及趙巖團隊合作,通過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重構出囊泡單胺轉運蛋白VMAT2處于不同構象的高分辨率結構,揭示了VMAT2在運輸單胺底物過程中的構象變化及轉運機制。該研究成果以“Transport and inhibition mechanisms of human VMAT2”為題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fā)表。
神經遞質是一類可傳遞信號的化學物質,在諸如情緒、記憶、生長發(fā)育和藥物成癮等多種神經活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例如,5羥色胺與情緒及睡眠相關;多巴胺則與獎賞、成癮及滿足感有關。當神經遞質傳遞遇到障礙時會出現失眠、抑郁、精神分裂,帕金森、亨廷頓舞蹈癥等精神疾病。而VMAT2是大腦中最重要的囊泡單胺轉運蛋白,負責將5羥色胺、多巴胺、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組胺等神經遞質轉運到囊泡中儲存,以便受到外界刺激后釋放單胺神經遞質(圖1)。
目前在臨床上,VMAT2作為治療高血壓、亨廷頓舞蹈癥等運動障礙、精神性焦慮的藥物靶點。利血平(Reserpine, RES)和丁苯那嗪(Tetrabenazine, TBZ)是兩種經典的VMAT2抑制劑。從20世紀50年代起,利血平被廣泛用于治療高血壓。丁苯那嗪在臨床上用于治療亨廷頓舞蹈癥等多動性運動障礙,年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盡管許多研究揭示了VMAT2的生物學和藥理學性質,但是對于VMAT2的底物轉運機制及藥物分子的抑制機制仍不清楚。
VMAT2分子量僅為56 kDa, 利用冷凍電鏡解析如此小的膜蛋白非常困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研究者通過篩選融合蛋白位點,成功得到性質更加穩(wěn)定,分子量增大的VMAT2樣品用于冷凍透射電鏡數據采集,通過計算重構出VMAT2與三種藥物分子及底物5羥色胺結合的高分辨率電鏡結構。結構分析表明,獲得的電鏡結構處于胞質朝向、閉塞狀態(tài)及囊泡腔朝向的不同構象,代表了VMAT2完整轉運循環(huán)中的三種典型構象。底物及抑制劑分子結合在 VMAT2的中央結合腔內 (圖2)。
5羥色胺通過氫鍵與靜電相互作用結合在VMAT2中。結合功能實驗及分子動力學模擬,作者提出一種底物轉運機制:即一個質子通過與底物競爭結合來促進底物釋放,另一個質子通過中央腔內部的氫鍵網絡來驅動構象轉換。VMAT2-利血平結構表明利血平完全嵌入底物結合腔中,導致VMAT2被鎖定在胞質開口并阻斷單胺進入底物結合位點。在VMAT2-丁苯那嗪結構中,丁苯那嗪結合引起蛋白構象變化使VMAT2處于閉塞狀態(tài)。
此外,雖然酮色林與丁苯那嗪結合位點類似,但酮色林結合限制了蛋白在囊泡腔一側的閉合,將VMAT2鎖定在囊泡腔朝向構象。最后作者將不同構象的結構進行比對,VMAT2采用MFS超家族的交替訪問機制實現構象轉換。構象變化過程時中央腔中酸性殘基的質子化將導致構象轉換和底物解離,轉換為胞質朝向后殘基去質子化,此時底物結合并破壞殘基對相互作用實現構象轉化的封閉循環(huán)。
圖 2. VMAT2結合不同小分子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