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種以皮膚持續(xù)性瘙癢為特征的慢性、復發(fā)性的炎癥性皮膚病。
它通常發(fā)生在兒童和青少年中,但也可能在成年人中出現(xiàn)。特應性皮炎的發(fā)病原因復雜,可能與遺傳、環(huán)境、免疫等多種因素有關。
特應性皮炎模型評價指標
1.耳厚度和皮膚厚度變化
通過測量小鼠耳部和皮膚厚度的變化,可以評估模型的炎癥程度和藥物的療效。
2.臨床評分
包括紅斑、皮膚厚度和結痂等指標,用于評估皮膚炎癥的嚴重程度。
3.組織病理分析
通過蘇木精和伊紅(H&E)染色觀察皮膚病理學變化,包括表皮的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評分,以及表皮增生、增厚、角化過度伴角化不足、痂皮、真皮及皮下組織混合性炎性細胞浸潤等特應性皮炎相關病理改變。
4.AD相關標志物檢測
血清IgE水平檢測;Th2細胞因子檢測等
5.抓撓次數(shù)評價
特應性皮炎模型小鼠通常會表現(xiàn)出搔抓行為,通過定量分析這些行為可以評估瘙癢程度和藥物的止癢效果。
南模生物特應性皮炎小鼠模型
南模生物長期致力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研究,利用Oxazolone(OXA)和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開發(fā)了多種特應性皮炎小鼠模型,為相關藥物的藥效評估和安全性評價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南模生物在BALB/c小鼠和hIL4/hIL4R(C57BL/6)人源化小鼠上,利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致敏和持續(xù)激發(fā),建立AD疾病模型,用于AD相關藥物的藥效評價。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
DNFB誘導的BALB/c小鼠特應性皮炎模型
圖1.(A)造模方案;(B)小鼠背部耳朵皮膚情況;(C)血清總IgE濃度。實驗結果顯示DNFB誘導組的皮膚出現(xiàn)紅斑結痂,血清IgE顯著增加,用地塞米松(Dex)處理后有所緩解。數(shù)值以均值±標準誤表示。
圖4. (A)造模方案;(B)臨床評分;(C)紅斑情況評分;(D)皮膚厚度評分;(E)結痂情況評分。結果顯示DNFB誘導組的皮膚出現(xiàn)紅斑結痂,Dupilumab處理后有所緩解。數(shù)值以均值±標準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