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炎癥性疼痛對前扣帶皮層時間和空間的突觸組織可塑性影響
瀏覽次數(shù):2337 發(fā)布日期:2013-7-9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zhuǎn)載,否則責任自負
|
|
|
多電極陣列記錄系統(tǒng)應用 大鼠炎癥性疼痛對前扣帶皮層時間和空間的突觸組織可塑性影響 |
Spatial and temporal plasticity of synaptic organization in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following peripheral inflammatory pain:multi-electrode array recordings in rats |
|
Yun-Fei Lu,Yan Wang,Ying He,Fu-Kang Zhang,Ting He,Rui-Rui Wang,Xue-Feng Chen,Fei Yang,Ke-Rui Gong,Jun Chen |
Neurosci Bull May, 2013. http://www.neurosci.cn DOI: 10.1007/s12264-013-1344-9 |
|
|
為了探討炎癥性疼痛是否對皮質(zhì)內(nèi)突觸組織有一定的影響,我們使用日本MED64(AlphaMed, Osaka)平面多電極陣列 (MEA) 技術(shù)和2維電流源密度 (2D-CSD)成像技術(shù),對大鼠的前扣帶皮層 (ACC) 切片進行研究。使用MED64電極進行深部電刺激,誘發(fā)ACC不同層之間的突觸活動。我們分析了未經(jīng)實驗的大鼠的層面性局部場電位 (LFP) 和通過2維電流源密度分析而計算的電流阱 (current sink)擴散的藥理特性。此外,誘導長時程增強 (LTP) 和 LTP 幅度的變化也進行了評估。我們發(fā)現(xiàn)在未經(jīng)實驗的大鼠,電流阱最初產(chǎn)生于第6層 (layer VI),然后蔓延到第5層 (layer V) 并最終局限于第2/3層 (layer II-III)。電流阱擴散的空間特征跟去極化位置改變從深層 (V-VI層) 傳導到表層 (II-III) 的空間特征是一致的,而且II-III層也是內(nèi)皮質(zhì)及外皮質(zhì)的訊號輸入終端點。 當足底注入蜜蜂毒液引發(fā)大鼠產(chǎn)生炎癥狀態(tài) (2小時長),ACC內(nèi)突觸組織的空間分布明顯改變,相對于沒有實驗經(jīng)驗的大鼠和生理鹽水對照,呈現(xiàn)出擴大的電流阱分布和左移的刺激響應曲線。該等變化在淺層 (II-III) 中表現(xiàn)比在深層來得更為明顯。在速度方面,炎癥性疼痛引起LTP的誘導率在II-III層顯注增大。然而,卻對LTP的幅度沒有顯注增強?偫ǘ裕装Y性疼痛會對ACC產(chǎn)生明顯的突觸組織可塑性位置和速率改變,這可能會導致突觸傳遞改變和調(diào)制。 |
|
Med64平面多電極陣列記錄系統(tǒng) |
|
原文
 |
|
歡迎致電400 600 9639免費電話咨詢或發(fā)送郵件至:marketing@bio-gene.com.cn。 |
|
香港伯齊科技有限公司 Bio-Gene Technology Ltd 廣州伯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00 600 9639 www.bio-gene.com.cn marketing@bio-gene.com.cn 香港 北京 上海 廣州 廈門 昆明 |
|
| |